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正文

沈中阳

2008-12-01 00:00:00 来源:中国急救网

  被东方时空誉为“东方之子”的沈中阳在天津市是位名人,不但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的同行熟知他,就连街上的“的哥”、卖早点的大嫂都知道他的大名,因此,我们一到天津便很顺利地找到了这位传奇般的人物。

  沈中阳,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学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士。1962年出生,沈阳市人。1984年由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先后两次东渡日本、一次跨洋到美国留学,研修器官移植。回国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组建移植学部,他勇敢挑起学部主任的重担。在他的带领下,移植学部移植例数超过我国24年来30余家医院完成肝移植例数的三分之二,年手术例数居亚洲第二,写下了国内肝移植史上手术总例数、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存活时间、生存患者总数、短时间内手术例数的5个第一,创建了术后一年存活率达82.5%的中国最佳成绩。

  谈到他和他创造的这些医学奇迹,沈中阳很谦虚,他否认名列前茅,他肯定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默契合作的结果,他很淡化创业的过程,但他一再提到的是与世界器官移植领域的差距。正是由于他正视差距,敢于向差距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造就了今天的沈中阳。

  众所周知,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科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被誉为21世纪医学的一面旗帜,是当代的“医学之巅”,然而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器官移植仍是阳春白雪,整体水平落后于医学发达国家20年。许多病人需要器官移植挽救生命,许多医生也把能够从事器官移植手术作为毕生追求,可器官移植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以及对整个医院综合实力的要求又使器官移植成为多数医生的梦。沈中阳就是这众多寻梦者之一,早在1992年,他第一次出国时就暗暗告诫自己,要把国外最先进的东西学回来。因此,他瞄准了器官移植这一外科领域的最前沿。器官移植有大器官移植和小器官移植之分,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体器官,在移植技术中难度和风险最大,因此,在医学领域中被认为是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标准。于是一腔热血、不肯服输的沈中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肝移植。

  选择了肝移植,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肝移植。1993年他从日本回国时,大汗淋漓地背回了15套肝移植手术所需的一些装置,托运回20多瓶做试验的试剂,4箱玻璃器皿,还有很多最新的肝移植方面的书籍。在医院的支持下,他建立了一个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做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不足,终于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手术方法,创造了肝移植患者健康生存7年这一“全国之最”。1998年,医院为他组建了移植学部,配备了最强的技术力量。在老专家、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密切配合下,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实现了肝移植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他曾在两天内成功实施4例肝移植,经常连续手术十几个小时,先后创建了6项全国第一。正是这一个一个的“第一”缩短着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

   “超越自我,超越昨天”是沈中阳不变的追求。他不满足于娴熟地进行择期肝移植手术,而又把目光盯在抢救急性肝功能衰竭与肝昏迷等急症上。于是他的移植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先后对肝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肝移植,继而又对具有合并症的晚期肝病进行移植,为多种肝病晚期的治疗探索了一条新路,拓宽了器官移植手术的适应证,为更多的病人带来了生存的机会。而此时的沈中阳又更上一层楼,他睿智的目光充满自信:“移植中心将开展半肝移植,小儿肝移植,肝胰、肝肾等多方位新领域的肝脏移植手术,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亚洲移植中心”。正是他和同事们变不能为能、变他能为我能、变他不能为我能的艰难探索加快着我们走向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今年38岁的沈中阳头顶多个光环。他于1995年首批入选天津市“跨世纪青年人才库”,2000年获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同时荣获国家卫生部、人事部授予的留学回国人员突出人才奖。2000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并担任中华外科学会委员,日本肝脏病学会、日本外科学会和美国移植外科学会、美国肝脏病学会会员。谈到这些,沈中阳淡淡一笑说:“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其中1200万例会成为慢性肝病病人。在这个人群中,将有360万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患者。我们要争做中国肝移植领域的第一,而且还要在世界移植领域占有显著地位。因为,中国肝炎病人多,作为中国医生,如果做不好肝脏移植手术,那将是耻辱。”

  在荣誉面前,沈中阳更看重的是责任和差距。愿这差距在沈中阳们的手术刀下变得越来越小。

版权所有 卫生急救网网络实名:卫生急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 琼ICP备202100693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椰城网警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