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世璧,1930年7月出生,湖北宜昌人。1958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医疗系。随后进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至今,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1979年任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1995年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授予博士导师资格,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教授还是法国国际外科学会会员、日本国际形状记忆医用学会顾问、奥地利Sunderland学会会员以及中国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组长、肢体伤残学会副理事长及全军骨科专业组副组长、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腰腿痛杂志》主编、《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副主编。曾一次荣立二等功、四次荣立三等功,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1996年获何良何利奖。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70篇,主编专著3部,参加编写专著7部,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以上奖励16项,培养硕士生18名,博士生12名。
卢世璧教授从事骨科专业工作40年,在人工关节、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脊柱外科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他1972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钛制人工关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该成果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979年研制成功固定人工关节的TJ骨水泥,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在国内得以广泛推广。
1982年开始研究无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并设计、制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钴铬钼合金的珍珠面无骨水泥人工髋关节和独特固定方式的人工髋臼。他所领导的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已成为国内人工关节置换的重点单位,已完成人工关节置换千余例,“骨水泥固定和珍珠面无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实验和临床应用系列研究”于1990年及1991年分别获得全军、全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卢教授自60年代初从事神经损伤修复研究工作,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压迫性神经脱髓鞘改变,并确定压迫阈值为25mmHg、30分钟。开展了游离神经移植修复火器性神经损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共治疗400余例周围神经伤伤员,优良率达87%。对神经挫灭无法吻合的病例,首次进行了神经埋入肌肉终板再生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这一系列研究曾4次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火器性周围神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1989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近年来在周围神经断端的趋化性研究中,在国内首先应用硅胶管套接的方法,证明了运动及感觉神经、同名神经、神经与靶器官之间存在明显的趋化现象,并首创脊髓后根切断的方法对不同方法修复神经后的错接率进行了定量观察。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寒冷血管扩张检测仪(CVDT),经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能无创伤的检测周围神经的损伤程度,其准确率优于肌电图的检查结果。多年来在这一领域所进行的创造性工作使其赢得国际声誉,成为国际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著名团体Sunderland学会的唯一中国会员。于1980年首先将形状记忆合金引进脊柱外科的研究中,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经动物实验及生物力学测定和100余病例的验证,其安全性、固定作用、应力均匀分布程度均优于国内外常用的脊柱后固定方法,1987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首先将肢体连续被动练习(CPM)这一新概念引入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国产CPM机,“在CPM作用下,游离骨膜修复软骨缺损”,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40余年的治疗腰痛经验的基础上,对腰椎间盘生物力学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正常与退变椎间盘在伸屈活动中纤维环变形量,并发现在反复的压力作用下椎体内可产生X线所不能检查出的微小骨折,丰富了腰痛发病机制的理论,使我国对腰腿痛的研究更加深入。他还在国内最早研制成功加压滑动鹅头钉,使许多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得以治愈。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冷冻干燥骨库,冻干骨的成骨诱导能力与自体骨相似,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为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
版权所有 卫生急救网网络实名:卫生急救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 琼ICP备2021006935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椰城网警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